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水平发展呈现向新向好的蓬勃态势。本报今起推出“首季中国经济观察”系列报道,通过多维视角,探寻中国经济在稳增长、促转型、增动能中展现出的韧性与活力。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环比上年四季度增长1.2%。
4月16日下午,大资金再度出手。临近收盘时,十余只宽基指数ETF出现大量买单,成交额快速放大。其中多只ETF当日成交额较4月15日扩大一倍以上。
一场自上而下的市值管理改革热潮正在长期资金市场掀起。4月7日以来,超50家央企发布增持、回购公告,中国国新、中国诚通1800亿元增持计划出炉,央企集团近300亿元增持、回购资金火线驰援。广东、北京、上海等十余省市国资委密集发声。
国家统计局回应物价、房地产热点问题 多措并举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持续加大“好房子”建设力度
在4月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回应了3月物价下行原因、房地产形势等热点问题。对于3月CPI同比、环比均下降,盛来运表示,这还在于一些商品的价值季节性的回落和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的短期冲击。“要全面客观看待近期价格的低位运行,中国价格的波动运行有着非常明显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点”。
一季度我们国家的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3月当月,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增速均比1至2月有所加快。专家分析,一季度经济提高速度超出预期,前期出台的宏观政策和今年以来扩容加码的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效扩大了需求。
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加码苏州 签署八项重要合作项目 积极融入苏州区域发展战略
4月16日,“外资金融机构苏州行”活动举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走进苏州,与苏州本地企业、地方政府共商投资合作新机遇。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下称“试点”)迎来新进展。上海证券报记者4月16日从泰康资产获悉,该公司发起设立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泰康稳行”)的申请已获得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第二批试点正式落地。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开局良好。相关指标显示,一季度经济运行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提升。受访专家觉得,内需和创新协同驱动,经济呈现较强复苏态势。
ETF规模剑指4万亿 “长钱长投”市场生态加速构建 今年沪深两市ETF资金净流入约2000亿元
4月16日,上交所有关负责人在国泰海通“促进长期资金市场指数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已成为推动长期资金市场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据介绍,今年以来,沪深两市ETF资金净流入约2000亿元,其中沪市ETF净流入近1300亿元。2024年,两市ETF净流入约1.2万亿元,其中沪市ETF净流入8400亿元。
今年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在一季度提速发行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和国债仍留有较大规模的待发行额度。根据财政部最新安排,2025年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以下合称“两类特别国债”)都将在4月24日招标发行。
在股市震荡加剧、债市利率下行的情况下,高股息、低波动的银行板块成为资金关注的“香饽饽”。4月16日,大盘延续弱势震荡,行业板块多数下行,银行独立向上,中证银行指数上涨1.01%,斩获“五连阳”,多只银行股盘中齐创历史新高。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
据商务部4月16日消息,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住房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各线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4月份以来,我国银行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中小银行密集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在5个基点至170个基点不等。不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已跌破2%。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2%以上利率的存款产品越来越稀缺,成为“限量版”。